文自新浪微博:人在旅途原创
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
20世纪90年代以来私立学校像雨后春笋一样在沿海城市一个接一个拔地而起,我们内地到了90年代末21世纪初也相继办了不少的私立学校。
记得一位平时关系处得不错的教历史同事,不知怎的也跑到当地的私立学校去了。为此和他的关系由疏远到有点厌恶和鄙视。说疏远是因为离开了,说厌恶、鄙视是因我们学校每当开学之际总有不少成绩好的学生被私立学校给招走了,我们乡村中学成绩好的学生本来就很少,这样要想教出成绩就更难了。于是对这个同事及私立学校开始产生敌视心理。
2006年,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办了内退手续。在商海中滚了一阵子,没有什么起色。于是来到一所私立学校重操旧业——当老师。
正是应了那句“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的话,怀着对私立学校的敌视而又来到私立学校工作。到了私立学校工作了四、五年,使我开了眼界,长了见识,受到了教育,也为我以前的敌视感到惭愧…与此同时,也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 精神状态
两种性质不同的学校中的教师在精神状态上是大不相同的。公立学校在一天的开始,许多人要互相询问一下昨天的手气如何?是赢,还是输?(晚上大多数人都在打麻将、扑克)中年人谈论最多的是黄段子。真正在抓业务的只有那些要评中级或高级职称的老师,没有到评职称年限的在观望、叹气、羡慕有职称的工资高?!评到中、高级职称的认为是人到码头、车靠站,该轮到自己休养了。私立学校的老师却像陀螺一样整天都在高速转动。从早上6﹕20到中午12﹕00,下午1﹕30到5﹕00,晚上又是6﹕30到10﹕00,整天的坐班、写教案、改作业、辅导学生,晚上倒在床上什么也不会想就进入梦乡了,根本没有一个人有麻将、扑克的爱好。我在私立学校干了两年的班主任,心得体会是,最想说的话是:累,最想做的事是:睡。公立学校学生的成绩亮化是一学期一次,私立学校是周周练、月月考,每次成绩出来都有成绩分析会,成绩不行的,不等领导找你谈话,自己就感到芒刺在背,赶紧找学生补课,这在公立学校是不可能有的。私立学校,特别是毕业班教师的团队精神发挥的淋漓尽致,但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感情就淡漠了,进了学校门,你我是同事,出了学校门就什么都不是,因为说不定谁明天就辞职了。
二、 学生状态
私立学校学生的来源于本地区“五湖四海”。有的是乡村中学师资力量较差转来的:有的是父母都在外打工,爷爷奶奶管不住,为了使孩子不变坏送来的;有的是父母经商小有成就,没有时间管孩子找来的;有的是单亲家庭的子女;有的是在公立学校染上各种不良习气托各种关系才进来的等。如此看来,在私立学校读书的学生的素质是参差不齐,存在着许多隐患(尽管入学时有考试,但人情关系难以拒绝的也是不少)学生进学校在仪表上有严格的规范:男生头发“前部遮眉,两边不盖耳,后不压领”,不烫发、染发;女生不染发、烫发,不涂口红,男女生均不得佩戴首饰、项链,不着奇装异服。学生在全封闭的环境里,一门心思扑在学习上,没有杂念,学习氛围浓厚,竞争激烈。我见过一个学生就读了半个月后,对父母说,在这里就是学习、吃饭、睡觉,我都要傻了,坚决退学。
三、 质量意识
公立学校的质量意识很是淡薄的,因为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中考、高考考差了,最多是县领导在会议上批一下校领导,校领导在会上骂一次教师,工资、奖金、福利不会少一分,仅此而已。私立学校就有天壤之别,考差了,严重的丢饭碗,较严重的扣工资、扣奖金,拿不出教学成绩的教师只有夹着尾巴做人。私立学校靠的是质量取胜,只有出成绩,才有学生来就读,生源就是财源。
有人说,公立学校:工资由财政拨款,任务由上级下达,绩效由领导拍板,命运由组织决定。私立学校:工资由家长提供,任务由需求决定,绩效由质量说话。命运由市场决定。说得很精辟。
四、 工资待遇
在2000年时,公立学校教师每月的工资是1000多元时,私立学校的工资已是2000—3000多元,当时有许多的教师丢掉公职来到私立学校淘金。十年后,公立学校的工资已涨到3000—4000元时,而私立学校教师的工资增长几乎是微乎其微。私立学校的一个班主任,加两个班的主课(语文、数学、英语)的工作量,工资在3000元左右,相当于公立学校中二职称老师的工资(私立学校老师还要扣除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自缴部分,且无住房公积金)。有一位资深的私校教师说过:私立学校的基本工资十年未加过,我说:公立学校享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而私立学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另一部分。国家的GDP在增长,CPI更在长,而私立学校的工资却是蜗牛在爬。也正是私立学校的工资低,致使有一大批青年教师在私下里考公务员、事业编制。这与十几年前不少教师弃公立奔私立形成了逆转。也给社会上留下了私立学校的教师流动性太大的不好影响。
五、 教师的责任意识和方法
是否有责任意识是衡量一个教师好与坏的标准之一。如果一个刚从大学毕业的学生在私立学校任职,在严格的管理制度下,在同行的竞争中,在整个工作氛围的影响下,会很快的成长起来的。有一个从私校考进公校的同事对我说:我是从地狱进入了天堂,工作量少了,压力小了。也可以这么说: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在私校工作三年所积累的教学、工作经验,要胜过公校的十年,但工作三年后,他的长相年龄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增加五岁,这些都与有无责任的有关。
公校的教学是上课、作业、复习、考试。私校的常规是:高效课堂、当堂训练、作业跟踪、跟踪辅导(学生不向老师问问题,就把流程倒过来做,老师找学生问问题)、周周练、月月考,重点的学科一个章节要考几回,直到满意为止。因为私校的质量就是学校的生命线。私校还有一句名言:关注每一个学生,绝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这是公校无法比拟的。
体罚、变相体罚学生是《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保护法》都明令禁止的。这在公校和私校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是学校的潜规则。因受媒体、舆论的监督,公校有所顾忌、有所收敛,而私校是屡见不鲜,尽管开会时一再强调:不准这么做,若发现,扣工资、扣奖金,但日常生活中还是发生。我见过的最“野蛮”的体罚,拉近办公室,关上门,拳打脚踢——男老师干的,学生犯了错误或成绩退步,打耳光像扇扇子一样——女老师干的。我真想对他们说:假如你的孩子被老师这么打,你心里是什么滋味。又会怎么做呢?最“强悍”的体罚,学生晚上玩扑克赌博被查,班主任让学生趴在桌子上,用拖把的木棍打,三下就把木棍打断了,我看了,腿都发软。心想教师办公室应该叫审讯室。这种体罚严重侵犯了学生的生命健康权和人格尊严,这些人根本就不配当老师。
至于听写、默写不过关、考试成绩下降、上课违反纪律打手、打屁股,能被大多数家长和学生接受的体罚是天天见。就像我这样的老夫子也习惯地告诉学生,下次考试像这种在课堂上多次讲过的问题,你答不上来。我也要“揍”你的啦?!
有的老师说:要想提高自己所教的科目的成绩,不动点粗是不行的。我想劝他还是想想如何提高自己的讲课技巧、方法,走进学生,让学生接受你,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六、 公立、私立之难言之隐
在公校中,评上中、高级职称是每个教师所渴望的,但为了评上职称,除了成绩、能力等,还有各种“紧箍咒”。如:每学年要参加公共课程的培训、继续教育的学习、每学期不少于多少篇的教学反思、手写的学习心得体会且不少于2万字等,而培训、继续教育是要收费的。凡是参加过的,都有体会,根本就学不到什么知识。如:我们以前参加培训和学习是这样的。上午报个到,留一个人在会场等着拿试卷和答案,其他人找个地方打麻将,中午聚餐,交了学费,什么没学到,还要输了钱。大家都知道之所以这么做的政策是让老师增长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但到了基层就变成收费和应付差事,增加了老师的负担,不参加嘛,不能评职称,评到职称的不能参加工资普调。
在私校里,很少有人想评职称,因为职称和工资是不挂钩的。工资是同你的工作量挂钩的,奖金是同你的业绩成正比的。但由于学校的特点决定:不能休国家规定的双休日。私校一般是半个月或一个月放一次假,一次2天—4天,一个月只休息4天假,比公校少一半多,即使是国家的法定节假日,端午、中秋也要上课,既没有3倍的工资补助,甚至补假的可能都没有,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不可能有的,就是资本主义制度也是行不通的,而在私校里就是没人敢说。 七、 前景
有人说:中国的教育目标,是“望子成龙”;标准,是“成王败寇”;方法,是“死记硬背”;手段,是“不断施压”;还美其名曰“压力即动力”。至于孩子们是否真实,是否善良,是否健康,是否快乐,没有人去想。这话是对目前教育的精辟概括,私立学校比公立学校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在私校工作这么多年发现,凡是从公立学校转到私立学校的学生,成绩几乎都有大幅度的上升,有的是飞跃性的上升,且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变化也是令家长满意的。换个角度去看,从私立学校转到公立学校去一定会发生逆转,也就是说公立学校教不好的学生,私立学校有可能教得好,反过来私立学校教不好的学生,公立学校就无能为力了。这也是私立学校被家长认可的最重要的一点。有个家长和我交流时说过:我把孩子送到你们学校最放心的一点,是孩子不会变坏。
但从深层次去考虑,私立学校教学的严管理、高要求挖尽了学生的潜力,他们毕业后,上初中、上高中、上大学的发展空间相对要小一些。打个比方说,公立学校的学生是放养的,私立学校的学生是圈养的。放养的鸡生蛋小而味美,圈养的鸡生蛋大而味淡。
一方面,随着学生数的减少,私立学校的生源受到严重地挑战,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子女受教育要求越来越高,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心情越来越迫切,而私立学校的教学条件、资源配备、管理模式等也受到许多家长的青睐,乡村、县城的初、高中的现状有令许多家长不满意的地方。由此看来:私立学校的前景是乐观的。而公立学校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